從業(yè)16年 他將新疆比作寬敞溫暖的懷抱
中新網北京6月29日電(劉洋)“很多游客來之前對新疆有各種各樣的設想,來了之后發(fā)現原來這里也有高鐵,也有高架橋,不全都是戈壁灘和黃土?!编囄涫茉L時說。
鄧武是新疆庫爾勒人,也是“追夢中華·大美新疆”2024海外華文媒體新疆采訪行的隨車導游。他在北京上學、工作了幾年后,回到新疆做起了導游,一干就是16年。
鄧武記得,2008年剛入行時,導游一天的服務費是50元。那時的新疆只有幾條高速公路,如果帶團從庫爾勒前往庫車和阿克蘇,需要行車顛簸在漫長的戈壁灘上。由于交通不便等因素,他們一、兩年都不一定能遇到去南疆的旅游團。
而現在,新疆導游一天的服務費在600-700元,一些會外語或者可以使用無人機拍攝的導游服務費在1000元左右。新疆有25座機場,每個縣都通了高速公路。游客們的目的地選擇也多了起來,游客數量也成倍增長。讓鄧武感觸最深的是越來越多的游客是“做了功課”來的。早年間不少游客將選擇目的地的任務交給導游,風景好、吃得有特色是目標?,F在則是有不少“探險者”,他們選擇走進影視劇、紀錄片和書中描述的新疆,一探究竟。
“哈巴河縣是阿勒泰地區(qū)下屬的一個縣,雖然它離喀納斯很近,但大多游客去了喀納斯后不會選擇再去哈巴河。而現在,縣里的彩虹布拉克小村莊因為電視劇《我的阿勒泰》迎來了游客數量的暴漲?!?/p>
鄧武說,想要“挖寶”新疆文化的游客越來越多。前些日子還有對父女聯系他,想在7月時到庫車一帶的龜茲石窟群、吐魯番的阿斯塔那古墓群和高倉石窟,“穿越回去”感受古絲綢之路上的繁盛景象。
此次新疆行中,采訪團走訪了烏魯木齊、昌吉回族自治州、喀什、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四地。每到一個目的地,鄧武都有“一籮筐”的故事分享。
“唐玄奘取經路上遇到了他的國王‘哥哥’麹文泰,臨別之際,麹文泰將玄奘送到城西后又騎馬送行了數十里才回去……”
“對中亞人來說,馬哈茂德·喀什噶里編寫的《突厥語大詞典》就如同我們的《新華詞典》……”
鄧武說,這些知識來自各類紀錄片。新疆幅員遼闊,多個民族在此匯集,風情迥異。不同的飲食、語言、生活習慣勾起了他的探索欲。此外,他每走過一個地方,都會和當地的人聊聊他們的生活。他也聽到了不少感人的故事。
做導游的第二年,鄧武隨旅行團到阿勒泰地區(qū)拜訪了一對從山東來的夫妻。這對夫妻于1988年來此守邊、戍邊。
鄧武前去拜訪時,這對夫妻已經年逾半百。鄧武將他們的故事記在心里,和后來的游客娓娓道來。
2023年,鄧武和團隊來到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考察文旅線路。行于天山和昆侖山間,駝色和黛色兩界分明,風光壯美。途中,他們遇到了清代的卡倫遺址。
卡倫是滿語,意為哨所。鄧武想象著中國歷史上的戰(zhàn)士們站在荒涼的昆侖山頂,捱著呼嘯而來的寒風,耐著寂寞戍守邊疆,心中滿是感慨。當車繼續(xù)向前來到伊爾克什坦口岸時,他們看到了現代的邊防軍人和村莊里的克族同胞,日復一日地守護著祖國的西大門。兩個畫面在鄧武眼前重疊。
鄧武此行本想去拜訪邊防戰(zhàn)士們的“干媽”布茹瑪汗·毛勒朵,可惜奶奶當時正在云南旅游,護邊之家的大門緊鎖。
布茹瑪汗·毛勒朵是當地的義務護邊員。她不會用漢語寫自己的名字,但她在阿拉山口每一個能寫字的石頭上都刻滿了“中國”二字,總共有十幾萬塊。
鄧武看著緊鎖的護邊之家,通過烏恰縣文旅局要到了吉根鄉(xiāng)鄉(xiāng)長的電話。鄉(xiāng)長的電話24小時開通,時刻準備著為游客們開門。鄉(xiāng)長和鄧武說,當地的同胞雖然不一定懂漢語,但他們看到內地來的游客時很激動、很熱情,他和村民們都不想寒了遠道而來客人的心。說話間,奶奶的重孫女恰好路過,和鄧武聊了起來。女孩的漢語很流利,向鄧武講述近些年來村子里發(fā)生的事情。
鄧武說,他走遍了新疆的角角落落,通過各種方式一遍遍加深對當地文化的認知,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。他把新疆比作一個寬敞溫暖的懷抱,擁攬著各個民族的人們。
行程的最后一天,采訪團走在克州阿圖什市的阿孜汗村,一些人家將大門敞開,向記者們投出友好的目光。鄧武看到兩個小孩和母親站在家門口,上前和孩子的家長聊了兩句,嘴角掛著止不住的笑意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