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
中新網首頁|安徽|北京|上海|重慶|福建|甘肅|貴州|廣東|廣西|海南|河北|河南|湖北|湖南|江蘇|江西|吉林|遼寧|內蒙古|寧夏|青海|山東|山西|陜西|黑龍江|四川|香港|新疆|兵團|云南|浙江
我們的微信

探訪新疆“星星的孩子”康復中心:愛是前行的燈塔

2022-06-02 17:43:57 來源:中國新聞網
字號:  

  中新社烏魯木齊6月1日電 題:探訪新疆“星星的孩子”康復中心:愛是前行的燈塔

  中新社記者 朱景朝

  阿女士每天9時30分將6歲的女兒送到烏魯木齊市愛心園特殊教育中心,開始一天的學習。阿女士是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人,2年前女兒被確診為孤獨癥傾向,經人介紹,她來到該中心接受系統(tǒng)專業(yè)的康復訓練。

  剛來時,孩子連“啊”的聲音都發(fā)不出來,亂跑多動,生活不能自理,阿女士十分迷茫,幾乎抑郁了。三個月后,她發(fā)現(xiàn)孩子的癥狀有明顯改善,看到了希望?!艾F(xiàn)在生活可自理,認知水平大有提高,能和我交流,多動沒有了。”她告訴中新社記者,今年8月,計劃帶孩子回伊犁州上小學。

  愛心園特殊教育中心目前在校學生有250人,100余位教師,分布在烏魯木齊市不同地點的三個校區(qū)。學生主要是2-6歲左右的孩子,來自新疆多地。該中心為民辦公助,每收治一個學生,烏魯木齊市殘疾人聯(lián)合會每年給予1.2萬元(人民幣,下同)的補助,教學場所由校區(qū)所在地的殘疾人聯(lián)合會免費提供。

  該中心教務主任王秀梅稱,孤獨癥孩子在開始正式課程前,先要入園適應,適應環(huán)境,適應老師,等適應后,再進行專項評估,根據(jù)其社會交往能力、認知水平、感知覺等的發(fā)育水平做出針對性的康復訓練計劃。

  記者1日來到該中心,在感覺統(tǒng)合教室,看到學生們在上“創(chuàng)造性音樂課”。音樂響起,他們用手打著節(jié)拍,上肢隨節(jié)奏晃動,十分快樂。教師張嘉慧說,課上通過視、聽、觸等調動學生的各種能力,使其自娛自樂中抒發(fā)情感。

  張嘉慧在該中心已工作三年,她每天要給學生們上語言課和游戲課。

  語言課上,她一對一練習學生識讀水果卡片,她說出水果的名字,學生要拿對應的卡片,一般重復10次,孩子7至8次拿對就換卡。

  游戲課則是一周一個游戲,套圈是常玩的游戲,讓學生了解規(guī)則,進行情緒及認知訓練。

  孤獨癥的孩子外貌上看不出和正常孩子有什么不同,但存在明顯的交往困難,目光對視少。他們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缺陷、刻板行為、合并多動,注意力不集中,難以聽從指令,但仍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,可以在教師耐心專業(yè)的教育下,提高其各種能力。張嘉慧說,這需要付出很多,需要更多的愛心、耐心。

  18年前,因為自己的孩子患有孤獨癥,郭麗四處求醫(yī),后來創(chuàng)辦了愛心園特殊教育中心。郭麗說,18年來,該中心先后收治大約4000個孩子,通過老師一對一、家長一對一地訓練,其中大約30%進入幼兒園、中小學學習,其他均有明顯改善。

  新疆醫(yī)學會心身醫(yī)學專業(yè)委員會常委、新疆醫(yī)科大學第一附屬醫(yī)院兒童心理科主任母代斌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,孤獨癥發(fā)病原因復雜,且發(fā)病率逐年增加,沒有很好的治療辦法,接受系統(tǒng)專業(yè)的康復訓練是目前唯一有效可行的方法。

  母代斌表示,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,國家給予患病孩子一定數(shù)額的康復福利,這群特殊的孩子也需要社會各界關心和幫助。

  孤獨癥又稱自閉癥,患病孩子主要表現(xiàn)為語言發(fā)育和人際交往障礙。他們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,像星星一樣孤獨,也被稱為“星星的孩子”。(完)

(編輯:胡嘉?。?/div>